辰乐游戏:为玩家推荐真正好玩的手机游戏!

辰乐游戏 > 百科 >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

作者:佚名 来源:辰乐游戏 时间:2023-10-14 13:38:27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器官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又称为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也是临床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对颈椎病的不断深入研究促进了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方式方法的发展,现将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颈椎牵引的方式: 目前临床基本应用两种牵引方式:

(1)器械牵引,如:电动机械牵引、枕颌吊带牵引、气囊牵引等。

(2)手法牵引。器械牵引已被广大医患熟知并广泛应用。器械牵引虽种类花样繁多,但都是在器械本身上的发展在此不再赘述。手法牵引临床应用相对较少,现重点叙述如下:邹惠法为克服机械牵引持续时间长、刺激量大,对老年人不利的缺点,采用手法间断牵引以达到机械牵引的疗效。 岳樊林则采用三维牵引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龚星军等使用意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拔伸手法,利用手法拔伸灵活多变的优越性弥补机械牵引之不足,取得良好效果。陈立等利用纵向手法牵引纠正颈椎关节错位、椎体滑移,恢复脊柱力学平衡。金建明等用仰卧位双向交替手法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机械牵引组手法牵引虽有灵活、多变等优点,但也有牵引力不持久、时间短等缺点,日后还应加以发展。 2牵引体位: 牵引无论用何种方式,一般有两种牵引体位,即坐位、仰卧位。一般认为牵引体位对颈椎病的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有人认为仰卧位牵引有适用于年龄较大、体质弱合并有心血管等器质性病变患者的优点。仰卧位牵引可使病人避免恐惧心理,能全身放松,对老年人有休息,避免劳累的作用。亦可预防性减少牵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症状。 3牵引方法: 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时间被认为是牵引的三大重要因素。牵引疗效的优劣大多取决于对此三点的掌握运用。 3.1牵引角度 刘彦卿等认为各种角度的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均有明显疗效,但以颈椎前屈11~20°疗效最好。因在这一角度进行牵引时,可适度拉伸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半棘肌等使椎动脉受压变窄影响其血液循环的痉挛颈后肌,解除其痉挛;还可拉大横突间距,适度拉长迂曲的椎动脉,增加有效血流量。陈宏伟等观察证明,一般采用颈前屈15~30°的成角牵引时,其显效率明显高于0°位垂直牵引,且对不同类型颈椎病调整不同角度以提高疗效。陈远强采用病变于上颈椎(C2-

3)时后伸5~20°,中段(C4-5)0°,下段(C5-6)前屈5~10°、(C6-7)前屈15°、(C7-T1)前屈20~30°的牵引角度配合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总有效率95%的疗效。伍忠东等根据颈椎病人颈椎生理曲度的不同改变采用不同角度牵引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正常颈椎曲度(12±5mm)的牵引角度以前屈5~15°为佳,颈曲变直(0~6.9mm)时牵引角度以-5°~5°为宜,颈椎反曲(0°以下)时-15°~-5°的牵引角度较为合适。杨用先前屈再中立后背伸动态位牵引的优值牵引法,有效地缓解颈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恢复其颈曲,作用优于传统的牵引疗法。涂豫建等认为治疗初期,宜用较小后伸角度逐渐增加至后伸15°为止。后伸15°的牵引方向力线正好延止中上段颈椎的轴线,对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及调节颈椎内外力学平衡最为合适。钟延炎用后伸位牵引治疗颈曲反张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权冬等运用前倾20~30°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可。郭玉海等主张前屈10~20°牵引优于中立位。张燕等则在力和屈伸角度变化同时加旋转角度变化(变力牵引的同时,头部缓慢向左右转动12秒一来回,旋转角度30~50°)的方式牵引,疗效优于固定垂直牵引。对于牵引角度研究一直较多,但不外乎前屈、中立、后伸的争论(亦有变化旋转角度者)。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阅读笔者认为虽存在前屈、中立、后伸等的争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论何种角度牵引都是为了使牵引的最大应力集中于病变部位,以更有效地发挥牵引的作用,充分取得疗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负作用。 3.2牵引重量 牵引力易受患者体位、体重、肌肉紧张度、装置摩擦力和先进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牵引重量与牵引时间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对牵引重量一直众说纷纭无一定论。张魁斌等施用超患者体重100-300N的牵引力,间歇牵引的方法治疗颈椎病。并认为大重量牵引比小重量牵引见效快、效果好,除部分禁忌证外也安全可靠。王薇用相当患者自身体重20%的牵引力治疗颈椎病取得疗效。并认为在正常体重内,大部分患者能承受此牵引力,适应证患者在这一牵引力下自觉舒适,起效迅速。刘明康等则采用重量为2.5~3.5kg牵引力在睡眠中仰卧后伸位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总有效率达97.8%。李雪迎等通过建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经统计分析得知以前倾30°、90N力牵引颈椎,可最大程度地增大髓核体积,利于椎间盘还纳。由此可推论可能90N牵引力对由颈椎间盘引起的颈椎病效果更好。祁兆建等认为牵引应从较小重量配合较短时间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达到最佳牵引力值,才能避免不必要损伤而达到最佳牵引效果。 笔者认为无论重量大小都应视患者耐受力、接受力、牵引时与牵引后感觉而定,以安全有效为原则。 3.3牵引时间 牵引时间与牵引重量存在密切关系,一般牵引时间依牵引重量而定。即牵引重量大者牵引时间短,牵引重量小者牵引时间就应增长。牵引时间与体位亦有关,由于卧位相对节省体力,卧位可相应增长时间,坐位可适当缩短。在牵引时间上临床一般有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两种方法,但即使在相同牵引方法下,牵引时间也长短不一,甚至相差甚远。间歇牵引与持续牵引孰优孰劣亦无定论。 胡坚勇等通过对134例患者采用持续和间歇两种牵引方法随机分组观察,发现两种牵引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种牵引方法均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间歇牵引的疗效影响因素有待在临床作进一步观察。夏新蜀等的观点与其基本相同。冯小君等运用牵引10~20秒,停1~3秒,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10次为一疗程的牵引方法治颈椎病,2疗程的总有效率为94%。陈建华等认为间歇牵引除有持续牵引的作用外,还能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交替出现紧张和放松运动,产生局部按摩作用,更有利于解除颈部肌痉挛和改善血循环,大部分患者自我感觉头脑清醒、颈部舒适。梁英等通过对牵引30秒间歇10秒持续时间为20-30min的间歇牵引与持续时间为30min的持续牵引的比较认为,间歇牵引对颈椎病的治愈显效率高于持续牵引,在实际工作中,患者更易于接受间歇牵引方式;经两种牵引方法治疗后都能改变颈曲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歇牵引临床疗效优于持续牵引,更值得临床推广。与胡、夏观点有相反之处。 4结语: 现代研究表明

①牵引有限制颈椎活动,促进组织水肿和炎症消退。

②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

③解除肌痉挛恢复脊柱平衡。

④恢复颈曲,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

⑤伸展扭曲的椎动脉,改善椎动脉血供。

⑥使黄韧带皱褶变平,改善脊髓受压症状等作用。虽然近几年来对牵引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颈椎病发病机理、活体颈椎的异常复杂性和个体间的差异,使得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尚不明确,不能形成对临床治疗的规范指导。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不容置疑,牵引角度、重量、时间、体位、方式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应孤立地只着重于某一方面,而应整体把握。根据病情体质等因素统一灵活地调整牵引方式、体位、角度、重量、时间这五方面也许就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精品游戏
  • 最热榜单
  • 本类周排行
  • 本类总排行